请记住的巴友巴网址:www.8you8.com
一件理想的礼物对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都传递着某种能够表达愿望的信息。一件精心挑选的礼品体现了你希望如何被人看待的心理。礼物是一个宣言。它宣告了你与对方的关系——一个朋友、一个友善的亲戚、一位感激下属的老板或是一位热心的崇拜者!它也反映了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树立怎样的形象——一个能赞赏别人的人、一位情趣高雅的人抑或是一位知道如何用微笑来终止关系的人?
更重要的是,它对接受者也是个宣言:他的忠诚得到了你的认可、他的坚忍精神值得赞扬、他的领导才能对本部门至关重要、他的健康令人牵挂、他使得做买卖成为一件乐事,或简言之,他值得感谢。
人人都赠送和接受礼品。不管送礼是否自愿,礼品须经挑选后放能呈送出去。每件礼品都成了你人品的延伸,对方从中也衡量出你的兴趣,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送什么、如何送都会给人留下重要的、持久的印象。对方如何接受也同样如此。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礼品对双方都有意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和爱情等的渴求。我们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其它许多方面。礼品对商务活动有什么影响呢?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获得补偿,可以显示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可以扩大个人的影响甚至结成团体等。
礼品可以帮助建立或挽救一种关系,也可能改变或结束一种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精心挑选的礼品可以在事业和个人关系方面有所帮助。令人遗憾的是,每天都有人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能量浪费在毫无生气、不受人欢迎的礼品上。
世界各国,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受不同历史、民族、社会、宗教的影响,在馈赠问题上的观念、喜好和禁忌也有所不同。
一. 亚洲国家的馈赠
亚洲国家虽然社会的、民族的、宗教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但却在馈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1. 形式重于内容。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好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又无实际用途的礼品,越受欢迎,因为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送他这样的礼品,他好再转送他人。
2. 崇尚礼尚往来,而且更愿意以自己的慷慨大方表示对他人的恭敬。在亚洲,无论何地,人们都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这涉及到自身形象。因此,一般人都倾向于先送礼品与他人。而且,收到礼品,在回礼时则常在礼品的内在价值、外在包装上更下功夫,以呈现自己的慷慨和对他人的恭敬。
3. 讲究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选择和馈赠礼品时十分注意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这是亚洲人的特点。一般说来,送给老人和孩子的礼品常常是令人高兴的,无论送什么,人们都乐于接受。礼品对商务活动有什么影响呢?但若是送他人妻子礼品,则需考虑交往双方的关系及对方的忌讳。如阿拉伯人最忌讳对其妻子赠送礼品,这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和对其人格的侮辱。
4. 忌讳颇多。不同国家对礼品数字、颜色、图案等有诸多忌讳,如日本、朝鲜等对“4”字有忌,把“4”视为表示厄运的数字。而对9、7、5、3等奇数和108等数字颇为青睐,对“9”及“9”的倍数尤其偏爱(但日本人不喜欢9)。阿拉伯人忌讳动物图案,特别是猪等图案的物品,而日本人则忌讳狐狸和獾等图案。
二、西方国家的馈赠
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不同,在礼品的选择喜好等方面没有太多讲究,其礼品多姿多彩。
1. 实用的内容加漂亮的形式。西方人对礼品更倾向于实用,一束鲜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甚至一同游览、参观等,都是上佳的礼品。当然,如果再讲究礼品的牌子和包装,就更好了。
2. 赠受双方喜欢共享礼品带来的欢乐。西方人馈赠时,受赠人常常当着赠礼人的面打开包装并表赞美后,邀赠礼人一同享受或欣赏礼品。
3. 讲究赠礼的时机。一般情况下,西方人赠礼常在社交活动行将结束时,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时方才赠礼,以避免行贿之嫌。
4. 忌讳较少。除忌讳“13和星期五”这个灾难之数和一些特殊场合(如葬礼)、礼品的种类颜色等有一定讲究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礼品上的忌讳是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