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的巴友巴网址:www.8you8.com
节日送礼为何会变味?近日,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工作中有个“好人缘”,每逢过年过节,经常有人给她送些水果、粮油,或者是土特产。“不收吧,好像不给人家面子;收吧,自己在本地的亲戚朋友又不多,送来的东西自己根本吃不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坏掉。”
公务员小张表示自己一听收礼物就头痛。“送礼是好意,东西贵不贵都是情义。但按照习惯,收了礼就要回礼。而且,你最少也得买等价的礼物送回去吧?费钱、费事、费心思。而且,有时候人家送的礼你根本就不想要,还得再花心思回礼。”小张说,对于那些明摆着有求于你的礼物和送礼者,更是闹心。“收就是得想法给人家办事,不收就是不给面子,还得罪人,显得我不好打交道,日后也不好办事。”相比于普通市民,在权力单位工作的人员更容易为礼品发愁。 回收店的“喜悦”
节前,类似的短信也开始增多。走在城市的街巷里,细心的市民都会留意到,一些店铺悄然挂上了“礼品回收”的牌子:高价回收名烟、名酒、各商场购物卡……除了路边店,如今网络上也随处可见“礼品回收”的网站、广告。
“卖家的身份我们不会问也不敢问,普通老百姓哪有礼品可卖?平时一些亲朋好友送的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卖啊。年后是礼品回收高峰期,和往年一样,烟酒是最多的,还有各大商场的购物卡也是收购的对象,最低的能5折回收呢。”一位从事“礼品回收”的小店店主如是说。 回归本位:重在礼,轻于物
媒体同行魏小姐认为,礼尚往来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作为普通市民,要看重礼品的情感表达功能,少送礼,送薄礼,不要让送礼成为经济负担。相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市民,就更不宜和别人攀比,不能看人家送啥咱也送啥。
应该如何保持传统礼仪之道,让礼品回归情意本位,让送礼变得清新亲切,回归高尚礼品文化?很多市民认为,保持守望相助的传统,保持君子之风,才是保持传统礼仪之道,攀比不是传统文化,也不是应该提倡的风气,礼物贵重,并不代表情意更重。过年送礼,重在情,轻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