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友巴-打造个性礼物品牌
首页 > 送礼文化 > 如何送礼 >

礼品公司百度竞价排名操作技巧

来源:
更多

请记住的巴友巴网址:www.8you8.com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礼品公司为了竞争,会进行百度竞价排名,这种操作有没有上面技巧呢?小编在这里收集了一些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礼品公司百度竞价排名操作技巧

前段时间公司采购了一批商务礼品,由本人来接手,由于本身对互联网用的比较多,通过百度搜索选择了一些礼品公司,通过的关键词就是"地方名+礼品公司".在和一位80后的小老板(比我还小2岁)多次接触后,建立了比较信任的关系,前后采购了2批货,现将从一个客户的角度来阐述礼品公司操作百度竞价的一些注意事项,抛砖引玉:

1、百度竞价关键词高价有理

在一次到礼品公司看样品喝茶聊天的过程中,聊到百度竞价投放关键词的事情,对方老板说,投放的广告费,每个月要烧2000-3000元,每点击大概在2-3元钱(估计应该不止二三千),这个价格还算是一般般了,但是目前即使在礼品行业属于淡季的情况下,这几千块钱仍然能够通过单子给赚回来。相信通过竞价广告还是有不少盈利的,要不然也不会一直投放在上面。应验了网络的那句话:有人投放了广告就一定盈利。实际上不一定的,也有人亏损的,所以你要观察一段时间,至少两三个月,如果同一家公司或者个人还在投放的话,那一定是盈利或者保持不亏的状态。所以大家觉得百度很容易就赚到钱,那是他应得的,用效果,要用价值来衡量一个公司的所得是否合理。

2、百度排名没有必要争第一,前五名就可以

竞价本身就是快速显示效果的,用钱买来的将公司展示在客户面前的一种效果,实际上跟电视广告,跟报纸杂志广告没有区别,换种媒介而已,但是这种媒介的却拥有更高的定向客户和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作为客户来讲,根本不会在乎你是否排在第一,而是在乎你是否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你能够让我感到放心?因此保持自己关键词排名在前五名就足够了,一般情况绝对会点到你的。

3、企业网站的界面应把握实用、简约、舒服的原则

在通过地方名+礼品公司的关键词组合进行搜索的时候,大约有10家的公司在做竞价,基本上每一家公司我都点击进去看了,然后挑出5家的进行方案咨询和价格咨询,而被砍掉的这5家公司,基本上是因为网站自身的原因,例如:

①发布的商品过多,整一个淘宝商店似的,你啥话不说,直接就把所有的商品全部丢在我面前,想让我慢慢挑是不是?

②发布的商品过少,类似很有个性的企业网站一样的很简单,你丫我又不是找你做咨询的,你好歹让我看点实在的东西吧?

③网站制作的有失水准,不是重叠就是比例失调,一看就不专业的样子,这样的公司怎么放的下心?

④颜色太过花哨,简直刺瞎我的双眼,这种情况,恨不得马上关闭网页。

而一个得体的网站避免了以上几种缺陷,商品数量得到,界面分布设计得体,颜色搭配协调,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4、对于客户的咨询的专业解答和快速反应

在两次的采购过程中,每次都有收到5种产品方案,对于产品方案的咨询可以说反应不一,有的比较迅速,有的比较慢腾,到了下午甚至隔天才给我,实际上我都已经敲定了。客户询盘应该是整个销售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怎么可以掉以轻心?对于客户需求的把握,有没有真正懂我的需求,知不知道客户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倾向?事实上我都已经告诉了对方,看对方能不能做一个漂亮的方案很容易就成事了,但是真正符合我需求的却只有一半,又pass了50%.

5、对于商业潜规则的洞悉和把握应用

有好几个供应商,仅限于网上咨询,觉得不行就停止了,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客户。而我的这位供应商,不仅及时递交方案,并打来电话详细了解情况并咨询,而且懂得商业潜规则(虽然我没有被潜,呵呵,婉言拒绝),而且这种事情懂得通过电话来交流,而不是通过QQ等其他方式,要知道那会留下痕迹的。实际上网络上询盘给方案的过程就是一种销售的过程,绝不能仅限于网上的交流,这个时候要立马转到线下,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的当面实际交流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方式的优势),了解需求,建立互信,才会把关系持久,成为老客户。实际上我从我的供应商那里采购了两次(虽然不多,才几万块),并且今后还会采购,对于他来说,却是超值的。当然话说回来,这个供应商老板也是比较实在的,产品价格都比较实在。各取所需,互惠互利,才能关系持久。

6、商业博弈的适度原则

有两家公司当时谈的情况是处于快要成的阶段了,但是因为价格,物流等因素没有谈拢,而丢单,值得一提的是仅限于网上交流,试想,如果当时打个电话过来,委婉的说明公司的成本,以及价格实在不能降,真诚的沟通一番,会有什么结果呢?但是他们都没有那么做。就像漫画里的一样,挖了很深的井,终究还是放弃了,而实际上离水源仅有一尺之遥。客户询盘、递交方案,价格谈判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商业博弈的过程,在还没有建立信任的基础上,这种谈判是很容易流产的,损失更多的还是供应商,对于客户来说,影响不大,因为他有很多选择。如果不停的打电话催,显得过于热心也不行,那就会显得自己的低价值,最好的原则就是把握一个度,适可而止,不要穷追猛打,也不要悉听尊便。

咨询我们